编剧:让·保罗·萨特
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、文学家、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。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。主要哲学著作有《想象》、《存在与虚无》、《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》、《辩证理性批判》和《方法论若干问题》等。这些著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。
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,他的中篇《恶心》、短篇集《墙》、长篇《自由之路》,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。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,一生创作9个剧本,其中《苍蝇》、《间隔》、《禁闭》等,在法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。1964年,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金,被萨特谢绝,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。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巴黎逝世。
他人是地狱?——人与人之间的冲突
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,随着物质和文明的高度发展,人们丧失了宗教信仰的归属感,开始在思维上进行自我异化,进而产生了存在主义。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、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,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,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,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,活得精彩。《禁闭》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而生。
“存在主义”的思潮不得不带来人对自身以及与他人关系之间的思考。人不得不面对与他人之间“共存与冲突”的矛盾局面。冲突也许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斗,更多的是意识的差异和情感上的错失,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若即若离,悲欢离合。《禁闭》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而生。
在《禁闭》中并没有常见的炼狱景象,既无刑具也无刽子手。然而这里却存着精神与心灵上的酷刑,那就是他人的存在,自身与他人的关系。地狱中的三个灵魂,都试图从对方那里得知点什么,但又相互干扰,不希望自己的真实面目被对方探知,因而在彼此的勾心斗角中相互折磨。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困境的反思。
“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,弄糟了,那么,他人就是地狱……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,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。”
“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。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: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,也就是说,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。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,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!”
——让·保罗·萨特
导演:吴熙(特邀)
戏剧导演,表演教师。
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有20年的独立执教、执导经验。擅长编导原创戏剧作品,这些作品曾在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东京、新加坡、澳门、香港、台北、哥本哈根等城市演出,获得好评,至今已执导公演剧目三十余台。曾与国内外多个艺术团体合作,包括:新加坡实践剧场、日本黑帐篷剧场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、澳门晓角戏剧研进社等。
近年主要作品:编导《铸剑》(深圳、上海、新加坡演出),编导儿童音乐剧《胡子家族的宝藏》(2016年深圳文博会展演),音乐剧《聊斋》(2011、2016年新加坡戏剧中心演出,担任编剧),《六根不宁》(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“华艺节”开幕演出,担任编剧),导演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(舞台剧)。《受害者》(2017年广州话剧艺术中心)
演员:
张皓天 饰演 加尔森
于小棠 饰演 伊奈司
万景 饰演 埃司泰乐
倪超 饰演 招待员
观众评论:
刘生(给出5星评价):和此前看到的剧本一样,表演非常精彩
林小姐(给出5星评价):出乎意料的好看!看了很多话剧,但它是为数不多的能touch到我!
董小姐(给出5星评价):虽然通过预告已经对舞台布置有所了解,但是进入剧场颓丧而陌生的感觉直击心灵。故事的走向和舞美相辅相成,与其说这是虚拟的地狱,不如说这是人挣扎困境的具象。逃离不开的困境是由他人的语言织成的网,无坚不摧极有杀伤力,越是反抗越是会被这些网割破皮肉,死死熬着自认为强悍的内心。你的话是刀子,扎入我的心,伤口无法愈合,我也无法逃离。这是地狱,从地狱看外面,何处都是天堂,也都是地狱。PS一点小意见,坐在最后排,听演员的声音有时候不太清晰。PS的PS,这部剧很棒,从头至尾的惊喜,祝后面的演出顺利:)
蛋蛋小超人(给出4星评价): 台词剧情没有俗套,总能在以为知道剧情发展的时候给出新鲜的感觉。三位地狱者互相制衡和折磨的片段很精彩。招待员从入场就开始扮演神秘又冷漠的角色,台词和人物融为一体,没有刻意的感觉,全场最佳,其次就是埃斯泰勒很自然代入感很强!